在舆情工作中,如何巧用问卷调查捕捉社情民意?
风铃系统致力于打造未来的商业操作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行为和态度数据,帮助企业全时段聆听用户心声,全旅程改善用户体验。风铃系统推出了品牌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和员工体验组成的CEM产品矩阵,为企业、政府、高校和个人提供问卷设计、样本收集、建模分析、决策建议等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问卷调查结果为何引发舆论争议?
从捕捉社情民意的“精兵良器”到被网民告知“慎重看待”,部分问卷调查结果为何引发舆论争议?
其一,受自身研究方法局限性影响,问卷调查存在样本偏差的可能。例如不少网民对问卷调查的样本代表性提出质疑。再有,问卷的发放常采取“滚雪球”抽样,这种抽样方式使得受访对象更容易集中于某一群体,从而造成问卷结果更倾向于描述某一具体群体,造成结果同质化问题。
其二,从受访对象的心理因素分析,受访对象本身存在社会期许偏差,导致问卷结果反而偏离实际情况。社会期许误差的产生,是由于受访者在调查中试图隐瞒负面情绪,以求符合社会的期望。多名学者曾在研究中证明了这一现象。例如在一项关于大学毕业生的研究中,学者对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生调查发现,仅有不到2%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在毕业时绩点低于2.5,而事实上,该比例约有11%。
其三,新媒体碎片化的传播特点,使得调研结果的传播易遗漏关键或背景信息。例如,舆论对“00后大学生就业”调查的聚焦与讨论正是源自于对微博话题#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的关注。据观察,其完整报道有明确标注调研对象和问卷回收份数,却在相关微博话题中被省略。
二、在舆情工作中,如何通过调查问卷更好地捕捉社情民意?
在舆情工作中,问卷调查也是助力工作的良好手段。如何善用、巧用问卷调查,更好地捕捉社情民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问卷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力。比如在问卷设计之初,研究团队可对问卷进行预测试。学者严洁在《政治学研究中的抽样调查:难点、问题与方法创新》写道,专业词汇、逻辑复杂以及过长题干等易造成受访者难以理解问卷或难以回答的情况。对此,研究团队可进一步梳理问卷逻辑,避免在正式发放时受到受访者质疑。再如,公众对同一热点事件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观点。针对争议性观点的调查,研究团队应平衡问卷的题目设置,谨防诱导受访者回答问卷的情况发生。
其次,可结合互联网数据与问卷调研结果,挖掘热点现象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
最后,要深度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以混合路径“摸底”社会现状。比如可将舆情数据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通过结合问卷调查和丰富的舆情大数据的研究方法。
由此可见,若想在网络舆情工作中善用、巧用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卷调查的优势劣势,还需将海量互联网数据、各种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巧妙结合,以精准捕捉社情民意。
以上便是风铃系统为读者朋友带来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阅读!